李楠 | 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七夕怎么过
本 文 约 33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min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正式名称乞巧节。这一习俗始于汉朝,按照传统,这天妇女们要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祈求婚姻等。当然这些风俗今天都统一成一个了,那就是买买买。
在古代,日本、朝鲜半岛,以及越南等中南半岛国家,都处在中国文化圈辐射半径内,很多中国的节日,这些国家也过,包括七夕。网上一些资料,据此就自信满满地说,是这些国家抄袭我们,事实真是如此吗?日本、韩国、越南人理解中的七夕有什么来历和独特习俗?下面我们一一道来。
日本七夕:放把火来验DNA
据传,七夕于755年传入日本,之后不久便成了日本的传统节日。不过在日本,七夕并不直接念做しちゆう,而叫做たなばた,罗马音即Tanabata,意思是“棚机”。而且,日本有一本720年,即七夕传入之前成书的古书,名《日本书记》的第九章第六节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天神皇孙下降到逢出川,看到大山之神的女儿神吾田津姬正在屋子里织布,一下子心生爱慕。因此,便找到大山之神,欲娶她为妻。经大山之神同意后,两人同处了一夜,据说那天就是七月初七。结果,第二天神吾田津姬就有了身孕。
天神皇孙认为,这太荒唐了,怎么可能第二天就有身孕。神吾田津姬辩解说就是天神皇孙的孩子,不行可以试验。
怎么试验呢?
等孩子生下来,放火烧屋,如果孩子烧不死就是天神皇孙的子嗣。
结果,到孩子生出来那天,神吾田津姬把生出的三个孩子放在屋子里,再放火烧了,结果真的都没死。天神皇孙也就相信了这就是他的孩子。
当时没有亲子鉴定技术,只能靠放火来验明血统,比中国的滴血认亲还不靠谱。不过毕竟结局是皆大欢喜,为了纪念这件事,日本人在每年七月初七的时候,都会找一个美丽的少女,让她在远离村落的河边的一个棚子里织布,为的就是等待天神的再次降临,并预祝一年风调雨顺。第二天,大家会更衣沐浴,举行净化仪式,祈求神明保佑能将各种污秽带走。
日本人管这名少女被叫做“织女”(后来神道教将其升格为巫女),使用的织布机被叫做“棚机”。这个词就成了今天日文中七夕的名称。
仙台七夕祭
同是《日本书纪》中还说,645年,持统天皇曾经举行过大型的织女棚机祭神活动。那时候距七夕传入日本还有100多年。
在《续日本书纪》中记载,七夕这个节日最初传入日本,只流行在上流社会。在这一天,贵族们会身穿盛装,进行各种祭祀和宴会活动,同时还要举行相扑比赛。平安时代(794-1192),因为棚机故事与七夕故事有些近似,便将两者合而为一,统一称为七夕或乞巧节。在著名浮世绘画家月冈芳年的《月百姿》里,就有一副两者合流后的似是而非的画。
不久,七夕传统流入民间,成为一般的祈福节日。日本各地根据不同情况,都各有特点。
到江户时代,七夕习俗逐渐定型。不过,直到今天和牛郎织女的关系也不是很大。
在日本民间信仰中,七夕的活动中驱魔活动是最被人们重视的。人们用芋头叶子上的露水沾上墨汁在色纸、诗签上写上愿望。当然,有点文采的甚至会写上和歌。写完后,吊在七夕竹上,据说这样愿望和相遇就会实现。一般来说,诗签在七月初六的晚上就被挂上了。另外根据地方不同,也有用秸秆作马牛的风俗。一般人们在七月初六这一天准备完东西,当天夜里不会睡觉,一直熬到七月初七的凌晨一点。这时候,会开始神道教的驱魔仪式,人们会拿出事先用纸折好的“七夕大人”一起进行祭祀,而这一仪式将会持续到七月初七中午。今天,仙台、京都等地的七夕祭,仍旧可以看到这样的仪式。
明治维新(1868)后,日本人逐渐使用公历,七夕也就简单地被改成了公历7月7日。这一天,日本人会用五色纸写上自己的愿望,如学业有成、恋爱成功、工作顺利等,并在树上挂起来。当然,大小商店也会卖现成写好的,只要买去挂起来就好。
韩国七夕:不能不提《春香传》
不管中国、日本,还是东南亚诸国的节日习俗,韩国人总爱去抢注专利权,也就是申遗,对于七夕,他们当然也认为是本民族原创的,并且也能引经据典,拿出出处,这就是《春香传》。
提到《春香传》,不要露出那种会意的微笑,不要被韩国三级片带偏了,《春香传》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春香传》的故事最早产生于王氏高丽(918-1392)时期,讲述了艺妓成春香和贵公子李梦龙之间迂回曲折的爱情故事。后来被一些文人记录在纸上,于18、19世纪成为韩国最为著名的小说,被称为韩国的《红楼梦》。
在这本书的第一卷,讲述艺妓成春香去全罗北道的广寒楼(今天的广寒苑景区,是很多韩剧的拍摄地)踏青,在那里的乌鹊桥边偶遇前任地方长官之子李梦龙……这个乌鹊桥,正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同名。接下来,书里讲述了以下的故事:
在高高的天宫之上,牛郎是为天帝放牛的,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喜欢织布。因为牛郎放牛放的好,所以天帝将其小女儿嫁给了她。可是,当他们结婚后,牛郎也不好好放牛了,织女也不去织布了。天帝龙颜大怒,将他们俩分开了放到天河的两边,不许相见。好心的乌鸦和喜鹊听说这件事之后,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银河上为二人搭起一座桥,就是“鹊桥”。传说这座鹊桥就在全罗北道的广寒楼边上。
因为神话内容近似,所以七夕在韩国叫做Chilseok,写成韩文就是칠석,也就是七夕的意思。虽然韩国有5世纪的壁画上画着牛郎织女的故事,但是大型的祭拜却从未见到。据崔南善《朝鲜常识》中说,直到王氏高丽末期的恭愍王时期(1352-1374在位),才开始大肆进行七夕祭拜,而且还为百官发放俸禄。所以说,之前虽然牛郎织女已经传到韩国,但很可能并没有流传开来,直到14世纪韩国才有七夕的记载。
而且,韩国在过节时祭拜的东西可是完全不同的,很可能也是来源不同造成的。
首先,是韩国人在这天食用的食物。他们认为七夕那天人间会开始开始刮冷风,过了这一天面粉会变质,之后直到春节前都不能再食用。所以人们会将其尽力做成烙饼、面条等,先祭拜祖先,之后剩下的自己来吃,如果还吃不了就送给邻居。之后的日子里,他们会用玛格丽米酒(韩国自制手工酒)与粳米粉配合揉成面,作为面粉的替代品,作为主食继续食用。配菜则往往是南瓜饼、泡菜等。当然,还有饮用的南瓜茶。
其次,关于祭拜的礼仪。在韩国,七夕节最具代表性的风俗就是妇女们为了获得更好的织布手艺向织女乞巧。在七夕节当日的清晨,妇女们将香瓜、黄瓜等瓜果摆在桌上,向织女行礼并祈祷女红技艺提高,之后妇女们观察供桌,如果供桌上挂有蜘蛛网的话则认为是天上的织女接受了自己的请求,会感到十分高兴。再接下来会祭拜祖先,祭拜祖先时除了供奉面食外,每家的女性还要在家中的酱缸台上舀放清水,祈祷家人长寿和家宅安宁。
除了以上这两点外,韩国农家还有在七夕当天晾晒梅雨季节里变得潮湿的衣物或书籍的习惯,称之为“书曝衣”。
这些习俗直到今天仍旧没有改变,而这一习俗与中国的宋元时期有些相像。如果您手头有《梦粱录》这本书,建议翻开看看,里面有一个词条讲述的习俗中有一些与现代韩国的习俗相近。也许,这就是中国的七夕文化传到韩国,与韩国的文化合流的具体表现吧。
越南七夕:留到鬼节一起过
最后是越南。网上说越南人过得七夕和中国一样,而且还列举了不少七夕旅游胜地。
我呢,本着“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态度去问了几个北外上学的越南朋友,越南人过七夕节吗?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不过这个节。也就是说越南人心目中没有七夕节的存在。
不过,他们也告诉我,越南人会过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也就是鬼节,我们俗说的七月半,这个节从七月初七开始直到七月十五结束。七月初七这天,他们会去寺庙烧香,祈求祖先带给自己平安,同时胸前还会佩戴具有佛教意义的玫瑰花。
越南盂兰盆节,会在胸前佩戴红玫瑰
好了,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七夕就讲到这里了,什么?你在问怎么通篇都没提七夕是情人节的事情。不好意思,历史记载,七夕在中国甚至是中华文化圈的历史上从古至今就没有情人节一说。七夕这天是情人节的说法来自于10多年前无良商家对西方情人节的生搬硬套,只是一种广告形式罢了。当然,今天在商业广告的驱使下,我们已经相信了他们的话,所以今天一定别忘记送男/女朋友礼物啊,要不你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 推荐阅读 -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主播 | 水滴
这是第 285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